2月20日电 综合报道,2月18日,筹备多时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式发布,为大湾区在一段时期的发展确立了方向和指引。港澳媒体对此高度关注,评论称,粤港澳大湾区有如人行天桥,把多个各具特色的城市连结起来,错位互补,优势共享,必然吸引力大增,令整个湾区更有活力,更加繁荣。
科创产业一条龙 湾区城市错位互补互利多赢
台湾《中时电子报》评论指出,《规划纲要》把香港认定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乃大湾区的龙头,而深圳又是区内科创实力最强城市。相较之下,深圳是“强科技、弱金融”,而香港是“强金融、弱科技”,互补性极强。澳门亦将建设成世界旅游与休闲中心。广州主要是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
由此可见,大湾区的多样性与互补性乃大陆全国之冠,发展潜力十足。
《澳门日报》20日社论强调,《规划纲要》特别对大湾区内四个中心城市进行定位,按照各自功能和优势,发挥三地科研、市场、资源、制度优势,协同推动形成“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开发”一条龙的区域科技产业协助创新体系,带动粤港澳三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香港商报》发表文章称,港深共建国际科创中心,无疑开启了成就粤港澳大湾区世界“新硅谷”的良好契机。
评论强调,香港要发展成国际科创中心,离不开湾区内其他城市的支持与合作,尤其是科创产业特别发达的深圳的鼎力支持。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互补基础上的合作,是大湾区进行协同创新的重要方式。
香港《文汇报》则在《大湾区创新发展先声夺人 港应勇于突破奋起直追》一文中称,做好“香港研发、湾区制造”的机制融合创新大文章,湾区具有世界最完整的制造业体系,深圳更是成功将创新科技转化实际运用的前沿城市,香港应发挥好自身优势,加快与湾区城市的错位互补发展,实现互利多赢。
港澳青年迎历史性机遇 融入湾区大展拳脚
香港《大公报》刊发评论称,《规划纲要》是一份从总体上提升香港竞争力的重要国家策略,更是一份支持青年全方位发展的重要规划。整份报告处处体现中央对港澳青年的关心支持,从支持就业到研究开放公务员考试,从鼓励创业到加强文化交流等等。可以说,港澳青年迎来历史性机遇,香港青年融入大湾区,大展拳脚,此其时矣。
文章强调,《规划纲要》中与青年发展有关的政策,不仅涵盖了专业人士也涵盖了普通的青年朋友,从求学、生活、就业,乃至打通大湾区数据提供免费数据漫游等等,都对香港青年到大湾区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机遇。如今展现在香港青年面前的,已不仅仅是一幅发展蓝图,更是一份实实在在的发展指南。
《澳门日报》文章援引澳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会长马志毅的言论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长远战略,当代港澳青年将会是未来建设主力,而大湾区亦大大拓展了港澳青年的发展空间,鼓励青年亲身到粤港澳大湾区走一走,感受、思考和发掘机会。
香港《文汇报》20日则刊文援引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陈勇的言论称,对香港年轻人来说,大湾区可协助他们融入国家的整体发展中,分享“看得见、摸得到”的国家改革开放的红利。
台湾《中时电子报》亦关注到,在教育方面,大湾区会建设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香港特区政府也推出多项“青年内地交流资助计划”,未来也必将惠及台湾同胞。
打造共同市场 促经济金融互联互通
《香港商报》在题为《共建共赢共享 湾区好香港更好》的文章中称,大湾区的目标,是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这个过程中,香港跟澳门及珠三角九市必然协同成长、携手向前,发展出“香港好,大湾区好;大湾区好,香港更好”的互利共赢关系。
香港《大公报》文章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将加快推进区内金融市场互联互通,香港作为全球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在与内地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方面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也将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建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香港与大湾区主要城市携手推动创新资本平台建设,并进而打造共同市场,加快推动湾区经济发展。
《澳门日报》则发表文章,援引澳区全国政协委员兼澳门立法议员何润生的话称,未来要确保澳门与各个大湾区城市之间能顺利积极互动,特色金融的发展是关键。自由港、低税率、独立关税区,是澳门金融业在大湾区城市之中具优势与竞争力之处,亦为澳门发展金融产业创设条件。
台湾《经济日报》亦发表文章表示,若有朝一日大陆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连结香港、澳门、深圳、广州等城市,经济效益将相当可观。目前这些城市整体GDP的规模已超过1兆美元,出口额更“超车”日本。
台湾《中时电子报》则发文强调,台湾若要搭上大陆优势发展的列车,并促进相关产业的优势互补,必须积极参与大湾区的发展,以提升台湾的竞争力与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台商更不应在大湾区发展的起步阶段缺席,尤其是两岸发展的差距日益加大,时间已不站在台湾这一边,台商越早行动越可以获得较好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