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2月20日电(蔡敏婕) 澳门广彩瓷器、香港客家麒麟扎作、广式红木宫灯……为进一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融合,2019广府庙会设立“大湾区遗珍・粤港澳非遗荟萃”展区,特邀请来自香港、澳门及珠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广州非遗同台亮相,向市民传播粤港澳大湾区各地的文化魅力。
本届广府庙会有近三十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展,逾五十名非遗传承人在现场与市民进行互动,其中包括广彩、榄雕、玉雕等14个国家级项目。
在本届广府庙会上,澳门广彩与广州广彩同台亮相。据澳门工艺美术大师李溢坡介绍,广彩瓷及其烧制技艺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左右从珠三角地区传入澳门。与广州广彩相比,澳门广彩更兼融民国岭南画风、葡人文化及西洋画的艺术特色,且常借用葡萄牙青花瓷砖图案作设计元素,形成了一支独特的广彩流派。
李溢坡称,目前澳门广彩工艺制作人年纪普遍偏大,今年65岁的他在“老师傅”中算年轻,加之年轻一辈人才发展不全面,行业传承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希望能把广彩等非遗技艺及早纳入中小学教材,从小培养年轻人兴趣”。
香港扎作技艺距今已有近200年历史,扎作品在香港现今的传统节日及仪式中,仍然承载着不同族群的历史和文化,例如,在喜庆场合助庆的“龙”“狮”和“麒麟”,盂兰胜会中监管“法坛”的“大士王”等。
本届广府庙会展示的是香港客家麒麟制作,与广府地区的“醒狮头”不同,麒麟的个头较小,而且制作更为精巧。香港扎作技术传人冒卓w介绍,扎作品需以竹条、铁线、纸布、颜料为原材料,经过“扎、扑、写、装”4个工序,创作出不同形态的作品,是珍贵的“手上功夫”。
过去,广式红木宫灯带给大家的印象都是“大且重”,不易携带。在本届广府庙会上,广式红木宫灯代表性传承人罗敏欣向民众展示“迷你宫灯”。
“相比40厘米宽的宫灯,‘迷你宫灯’仅有13厘米,因尺寸太小,工匠们需要非常小心而精准地完成,制作过程中,最难的步骤是开料和组装。希望借此开拓宫灯的游客市场,把广府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罗敏欣说。
刷爆社交网络的故宫文创也首次被请到本届广府庙会上,展出“宫廷娃娃”“纸胶带”系列等逾四十款文化创意衍生品。而故宫文创旁的“北京绢人”项目,吸引不少外国游客驻足购买。
在本届广府庙会中,组委会也引入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湖南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等多个外省国家级非遗项目,让市民在家门口体验不同地域的非遗文化产业发展成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