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家扬琴家族博物馆落户北京

港中大与复旦成立香港首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伙伴基地

霍宗杰捐赠的文物展现海外侨胞的赤子之心

香港摄影大师陈复礼86件作品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产创新药数量和质量齐升

纽约中央车站举办“假日火车展”

新闻发布:杭州最优人才生态吸引全球高尖人才

发布时间:   来源: 粤港澳头条

杭州最优人才生态吸引全球高尖人才

——写在2021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召开前夕

  韩冰

“回顾创业之路,是杭州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氛围成就了贝达药业,让我们做成了在美国做不到的事,创造了社会价值,实现了自身梦想。”

留美博士、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深情表白杭州。

丁列明说,得益于杭州充分的人才、创新要素供给,成立13年来,贝达药业得以从几个人的创业团队,成长为市值近500亿元的上市公司,并自主研发了中国第一个小分子靶向抗癌药凯美纳,造福26万多晚期肺小细胞病人。

杭州就是这样为全球高端顶级人才提供了展示才华与才能的舞台。

我12年里先后采访了两百多位来杭州创业海外高尖人才,无不称赞杭州的人才生态环境,无不称赞杭州各级领导的务实精神和服务意识。

让我们打开多个窗口,看看杭州最优人才生态多彩景像。
 

(一)这座城市有着无限的可能!这场大会上,人才、院士、创客都点赞杭州
 

着力打造最优人才生态的杭州,再一次聚焦了全球英才的目光!今天,2020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开幕。

人才引领发展、决胜未来!本届大会共有35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才线上线下参会,67位海内外院士齐聚钱塘江畔,开展高峰对话,推动项目对接,举办云上招聘,充分展现了“科学无边界、创新无边界、人才无边界、合作无边界”的开放力量和时代风潮。

作为一年一度的人才盛事,大会举办了2020中国留学生论坛、长三角人才云市场高层次人才招聘大会、人力资源服务产品路演、创客天下大赛总决赛、中国人才50人论坛、“揭榜挂帅”发布路演、海外人才项目合作对接等35场精彩纷呈、形式多样的人才活动。

“杭州的魅力在于,这座城市是由年轻人创造的。”

留美博士、两院院士点赞杭州人才生态

“回顾创业之路,是杭州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氛围成就了贝达药业,让我们做成了在美国做不到的事,创造了社会价值,实现了自身梦想。”大会开幕式上,留美博士、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深情表白杭州。

丁列明说,得益于杭州充分的人才、创新要素供给,成立13年来,贝达药业得以从几个人的创业团队,成长为市值近500亿元的上市公司,并自主研发了中国第一个小分子靶向抗癌药凯美纳,造福26万多晚期肺小细胞病人。

杭州提出构建热带雨林式的人才生态,从住房、医疗、教育、交通、休闲等纬度,全面优化人才创新创业,为人才的茁壮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西湖大学讲席教授孙立成在开幕式发言中说,虽然才来杭半年,但也真切感受到了杭州对待人才的特有温度。

“你愿意干什么,就应该真正把它干好,当你觉得别的地方不能干,就到杭州来。杭州的魅力在于,这座城市是由年轻人创造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现场寄语广大想来杭州闯一闯的年轻人,“这座城市有着无限的可能!”

北上深杭!

杭州成海外人才新“归谷”

长三角高层次人才交流会,西湖大学招聘区,求职者络绎不绝。招聘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今年改为线上投简历,但现场前来咨询的同学非常多,其中有不少海归人才。

“非常喜欢杭州的创新氛围和生活环境,这是一座充满活力的互联网之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发展机会。”一大早,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研究生施雯婧从城西赶到现场,希望能在这座令她倾心的城市找到心仪的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像施雯婧这样的海归人才将杭州作为“归谷”。据了解,近3年,杭州人才净流入率、海外人才净流入率和互联网人才净流入率均居全国第一,并和北京、上海、深圳一同成为连续10年入围“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十强的城市。

与此同时,大会当天举行的2020中国留学生论坛上发布的《中国留学生发展白皮书》,也充分彰显了杭州海归人才的吸引力。白皮书显示,留学生对杭州人才政策认可度、个人成长满意度全国最高,主要得益于城市产业氛围浓厚,为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钱塘江畔“神仙打架”!

创客大赛冠军项目立志在杭落地,年营收有望达30亿元

全球英才集聚钱塘江畔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高精尖的优质项目。

骨头愈合后可降解消失的金属支架、能迅速灭活肿瘤细胞的手术系统、落地后年可实现营收30亿的新材料项目……昨天下午,“创客天下·杭向未来”杭州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大会主会场落下帷幕。

大赛自今年3月全球启动以来,共征集到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58个项目报名参赛。共有9个留学人员项目和3个外国人项目跻身总决赛,涵盖新材料、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最终,来自法国巴黎IPAG大学硕士崔建勋的高纯度新型纳米材料装备研发及绿色量产项目问鼎冠军。

“我们一定会在杭州落地!”赛后,崔建勋告诉记者,杭州的政策给力、产业基础好、创业氛围浓,为企业的蓬勃生长提供了沃土。据他透露,项目已和部分区县进入落地洽谈阶段,落地5年内有望实现年营收30亿元。

作为杭州和浙江的引才“金名片”,创客天下大赛自2015年以来已成功举办5届,共征集到来自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0个项目参赛,累计129个项目正式在杭注册企业,注册资金10.14亿元。

除了“神仙打架”的创客大赛,大会还首次举行了“揭榜挂帅”发布路演活动——以企业有偿张榜、人才主动揭榜的形式,重点推出攻关难题和人才需求,开展线下路演。现场共发布了73个企业重大技术需求,40余家知名高校、中科院研究所参与,和企业现场对接洽谈。

文章来源:杭州日报

文/傅凌波童铁江

图/杭州人社

 

(二)潮起钱江天下英才重杭州

 

通讯员钱丽记者傅凌波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伟大的战略,总能切准时代脉搏、把握发展大势,为实践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支撑和具体指引。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节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汇聚天下英才共建杭州的蓝图绘就,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城市的战略落地,杭州拥抱人才。

人才服务工作,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给人才最好的服务,作为以“人才服务”命名的杭州市人才管理服务中心,始终坚守初心——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为主线,以加快“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动力,积极推进各项业务,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学生创业、人才引育等服务能级提升,推动人才“第一资源”转化为创新发展“第一动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钱江潮涌,千年不息。今日之杭州,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八方英才。这里万物生长、活力迸发;这里人才让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让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这里续写着经济发展新辉煌,滋生着新的激情和梦想。这个梦想,属于杭州,也属于中国。

战疫篇——先锋铁军为双线作战蓄力赋能

先锋铁军,意味着用最高的站位诠释初心,用最实的行动担当使命,用最新的理念树立标杆。疫情大考下,市人才管理服务中心全力奔走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第一线,以行动书写奋斗篇章,为杭州逆势引才注入一剂“强心针”,为我市夺取“双线作战”双胜利蓄力赋能。

疫情发生后,市人才管理服务中心第一时间制定防控应急预案,先后组织70余名党员深入拱墅区、临安区等地参与一线防控,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非常及时,非常满意,非常感谢!”拱墅一家企业负责人收到问题答复后如是赞叹。企业所盼,服务所向。复工复产的号角吹响后,市人才管理服务中心全面深化“走亲连心三服务”,派出企业“复工专员”,带着各项援企惠企政策,奔赴拱墅区24家企业,“量身定制”帮扶措施,为企业复工复产服下“定心丸”。

危机中看转机。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时期,作为与人才工作直接相关的机构,市人才管理服务中心坚守人才服务的核心使命,使出看家本领,开启人才招引“云助攻”,当好人才服务“店小二”。

线下招聘全面暂停后,市人才管理服务中心推出“才约杭城”应届毕业生线上招聘会、“杭州市线上人才招聘大会”“杭向未来云聘会”等线上招聘会,共集聚近8000家单位发布招聘岗位15万余个。同时,携手浙江大学等机构启动杭州大创企业“云创汇”网络公益直播课堂,助力企业练好“内功”。

市人才管理服务中心还动员大创企业、流动党员等服务对象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其中,每日互动联合李兰娟团队利用大数据技术预测疫情趋势;杭州能化科技的化工邦平台联合人民网和火石创造共同发起线上疫情防护物资供需平台,服务对接捐助物资近10亿元;杭州浯山创意文化创作《坚定信心,坚决打赢防御阻击战》钱江新城主题灯光秀等;流动党员捐款近10万元。

引才篇——全力打造逆势引才强磁场

人才是第一资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人才服务部门责无旁贷。今年来,市人才管理服务中心抢抓人才工作的窗口期、挑战期和黄金期,应势而动、化危为机,助力杭州打造最优人才生态,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抢抓机遇,市人才管理服务中心在“引才”上下功夫,大力推进线上线下联动招聘,打造集网络招聘、专场招聘、大型招聘、外出招聘、校园招聘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引才航母”。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更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疫情防控期间,举办“才约杭城”高校毕业生线上招聘活动16场,4月起恢复线下招聘活动,全年共举办毕业生公益性专场招聘会34场,组团赴13个城市举办26场校园招聘会,提供毕业生就业岗位逾24.1万个。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在长三角一体化大幕徐徐拉开的背景下,市人才管理服务中心以更宽视野、更高站位,共建人才引育服务“朋友圈”,按下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加速键”——启动建立长三角人才云市场和“杭向未来”长三角云聘会品牌,打造永不落幕的长效引才机制。

成功举办“杭向未来”长三角高层次人才云聘会和长三角高层次人才交流会,组织长三角节点城市头部企业参展揽才。线上,吸引长三角区域27.99万家单位参加,推出本科以上需求岗位155.09万个,应聘45.98万人次,网页总访问量373.64万;线下,来自浙江省内各市、长三角节点城市、G60科创走廊九城市等27个城市、地区的300家单位,推出硕士以上需求岗位1.3万个,当天进场应聘1.5万人,达成初步意向4249人,其中博士405人。这场群英荟萃、人气爆棚的人才交流盛会,不仅彰显出长三角区域旺盛的人才需求和经济活力,更为长三角地区人才资源优化配置以及人才服务交流互动激发创新灵感。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今年6月13日,在首个杭州大学生“双创日”上,第七届中国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正式启动,杭州再次向全球大创精英发出英雄帖、吹响集结号。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抱着强烈的创业创新意愿,勇于在双创大潮中一试身手。他们,正是杭州未来的希望所在。

十余年来,锚定打造双创人才最优生态城市,杭州大学生创业蓬勃发展,吸引近4万名优秀大学生在杭创业。目前,我市在人社局备案的大创企业累计1.97万余家,带动就业7.8万余人;2019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企业1248家、亿元以上企业19家。

服务篇——激扬一池春水,广洒阳光雨露

吾心安处是吾乡。近年来,市人才管理服务中心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因地制宜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思变推进人才工作数字化转型,凝心聚力提升人才公共服务能级,充分彰显杭州速度、杭州温度、杭州特色,吸引更多人才来杭逐梦、筑梦、圆梦。

“轻轻一点,生活补贴实时到账。”在首个大学生“双创日”上,第一批大学生感受到了杭州人才码2.0版——大学生“青荷码”带来的便捷体验,该码主要面向新引进应届大学毕业生,集成双创服务、政策服务、生活服务等5类服务。市人才管理服务中心还精心定制包含公交地铁券、文化旅游年卡、西湖景区免费游等“青荷礼包”。截至11月底,这一颇具杭州特色的暖心礼包累计发放39661人,使用资金322.77万元。

人才兴,城市兴。当前,杭州正全面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新旧动能转换、企业转型升级、产业提质增效急需大量人才。为精准提供相关人才需求信息,引导各类人才向我市新制造业相关领域聚集,12月,市人才管理服务中心对外发布《杭州市2020年新制造业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目录》,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正是市人才管理服务中心精心服务人才的一个缩影。

数字领跑,效率为先。除了聚焦人才“关键小事”,市人才管理服务中心坚持以便民利民为宗旨,全力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纵深推进——今年来,进一步优化应届高校毕业生生活补贴申报审核各项流程,依托“亲清在线”平台和杭州人才码,全面实现生活补贴线上申领、自动审核、实时拨付。截至11月底,今年我市应届高学历毕业生生活补贴完成补贴拨付122191人,累计发放补贴金额17.195亿元;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等政务事项、民生事项实现100%网上办、掌上办、零次跑。

在市域内实现跨区域“全城通办”的基础上,市人才管理服务中心不断延伸便民服务的触角,创新实现杭州、金华两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事项跨市域、跨层级现场通办,网上办理“跑零次”,为推动长三角节点城市携手发展、推进人才一体化打造先行样板,提供有力支撑。

一项项举措接踵而至,层层传递着政策暖意,无疑将极大地激发人才创业创新热情、调动社会创造活力。而杭州完善的产业链和创业创新体系、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与文化、高效开明的行政效率和办事作风,也让杭州如巨大“磁场”,牢牢地吸附着创新创业人才在此绽放创新异彩和创业光芒。
 

(三)我们这一年——央媒眼中的杭州人才工作
 

关键词:战疫引才

2月24日,杭州出台了“战疫引才,杭向未来”八大举措,引起了社会各界热烈反响。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刊发《杭州出实招八方引贤才》文章,点赞此举是当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特殊时期采取的特别之举。

新闻联播

杭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既抢抓企业复工复产,又帮助用人单位招引高层次人才,努力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视频地址

http://admin.worldhds.net:2020/shareNewsDetail?id=3091447&language=zh_CN&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关键词:云端聚才

杭州自2月26日起启动“杭向未来”云聘会,引起社会各界热烈反响。包括阿里巴巴、吉利控股、浙江大学在内的1478家用人单位推出3万多个岗位,面向全球招揽人才。截至目前,云聘会共吸引了260余万人次关注、参与,简历投递量超过16万份次,其中,数字经济、生命健康领域的人才简历超过70%。云聘会让我们看到了一方政府是如何以系统思维算大账、算动态账、算长远账,以“云端”的精密智控,为引才智治下了一步“先手棋”。

人民日报

刊发《杭州出实招、八方引贤才》《云对接、云办事、云引才……开发“云服务”,杭州又先人一步》等文章,点赞此举为城市发展蓄能蓄力,是当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特殊时期采取的特别之举。

新闻联播

杭州在网络上推出高层次人才云聘会,推出3万多个岗位,涵盖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重点行业。

视频地址

http://admin.worldhds.net:2020/shareNewsDetail?id=3091447&language=zh_CN&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光明日报

杭州用好“云服务”助力双线作战,持续推进“云”端聚才。

关键词:大学生双创日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6月13日,“创响青春·杭向未来”杭州首届大学生“双创日”在杭州未来科技城盛大启幕。设立大学生“双创日”,是杭州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六稳”“六保”决策部署的重要实践,是杭州市聚力打造大学生“双创”人才集聚地、“双创”成果转化地、“双创”文化引领地的重要举措。开幕式活动吸引了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和阿里巴巴等企业、机构参与,合力推动“双创”人才生态最优城市建设,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积蓄青春动能。

人民日报

杭州将每年6月13日定为大学生“双创日”,以吸引全球大学生来杭创新创业、成就梦想,为杭州打造“重要窗口”提供人才支撑。

新华社

首届杭州大学生“双创日”推出“十个一百”活动服务双创,进一步释放大学生创业政策红利,着力构建政策、人才、平台、资本和环境“五位一体”的“双创”生态体系。

关键词:人才码

人才来杭州,都有啥服务?如果说以前很少有人说得清、弄得明、用得好,杭州“人才码”很好回答了这一问题,我们协调联动30家市直单位、76家企事业单位、163个众创平台、49家金融机构,根据服务对象不同分类集成5大类139项服务,上线双创服务、政策兑现、子女教育、医疗健康、购房落户、交通出行、休闲旅游等高频服务事项,实现人才办事“一站入口”、政策“一键兑现”、双创“一帮到底”、服务“一呼百应”。2020年5月上线以来,已先后推出3期,13.6万人才领码,累计服务161.6万人次。相关做法写入省委全会决定。

人民日报

杭州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首创以“人才码”推动人才工作资源归集和流程重构,实现高层次人才“一人一码”多场景同码应用,积极为人才工作数字化转型赋能。

央视新闻

杭州推出了一种“人才码”,让人才可以持一“码”,享受百余项专属服务。

关键词:共成长

“人”是城市美好生活之本;那么,“才”便是城市创造奇迹的动能。从渴求人才到成就人才、从留住人才到培育人才,奋进在新征程之路上的杭州,正在构建属于自己的识才、选才、用才观。快递小哥李庆恒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说明了城市和人才的最好的关系,就是共同成长,互相成就。

央视新闻30分、新闻“1+1”栏目

视频地址

http://admin.worldhds.net:2020/shareNewsDetail?id=3091447&language=zh_CN&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7月1日,央视新闻30分、新闻“1+1”栏目密集报道,聚焦杭州人才分类认定和人才最优生态打造,点赞杭州不拘一格降人才。

人民日报

从2015年开始,杭州创新评价方式,将包括快递员在内的很多一线基层工作者纳入高层次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并享受相应人才礼遇。(2020年11月09日10版)

关键词:品牌活动

2020年,杭州高水平举办2020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开展了中国人才50人论坛(杭州)等35场系列活动,袁家军书记、郑栅洁省长到会指导,67名海内外院士、35个国家(地区)代表参加大会,累计签约项目401个,总金额93.54亿。精心举办全国首个大学生“双创日”、2020数字经济全球云享会等人才活动。承办第十六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决赛。杭州选手获首届全国技能大赛金牌。

新华社

突出人才主角,打造广聚天下英才的长三角人才开放平台,为展现杭州“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新闻联播

2020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今天(11月8日)开幕。本届大会由浙江联手长三角地区各省市主办,共有35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才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会,67位海内外院士出席开幕式活动及各分会场活动。

新闻联播

11月3日,第十六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杭州开幕。全国30个省份的226名选手齐聚杭州,用技艺和匠心展现未来大国工匠的风采。

关键词:人才群像

新闻联播

7月2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座谈会上,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陈宗年,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宁高宁,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立,歌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滨,上海品海饭店总经理赵宪珍,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洪小文,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总裁赵炳弟等7位企业家代表先后发言,就当前经济形势、保护市场主体、加强科技创新、深化企业改革、吸引用好人才、“十四五”规划建设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新闻联播

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左宁,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戴伟等7位科学家代表先后发言,他们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和发展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中国日报

中国科研团队成功实现了跨越4600公里的星地量子密钥分发,标志着我国已构建出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雏形。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工程常务副总设计师、卫星总指挥王建宇及其团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贡献。

央视《开讲啦》

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为大家讲述“城市大脑”与未来生活的关联。

央视科教频道《人物·故事》

西湖大学工学院深海技术讲席教授、中国第一艘载人深潜器“蛟龙号”的第一副总设计师崔维成讲述与载人深潜技术的故事。

新华社

2月21日凌晨,西湖大学周强研究团队在全球率先成功解析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受体结合结构域与细胞表面受体ACE2全长蛋白的复合物冷冻电镜结构,揭开了新冠病毒入侵人体细胞的神秘面纱。

新闻联播

2月11日,杭州率先推出健康码模式,是利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加强疫情防控、方便群众和“三返”人员便利出行的一大创新举措。研发团队成功入选市领军型创新团队。

央视《相对论·众城共话》节目

每日互动(个推)创始人方毅、网络作家南派三叔对话阿里钉钉CTO朱鸿、杭州宸帆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COO钱昱帆、知味观营销经理甘涛、网络营销师薇娅,共同用“数字”解读杭州的新经济、新特征、新发展。

“胸中若有凌云志,不待扬鞭自奋蹄”,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将凝聚起“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奋斗合力,耕耘出更加绚丽的人才工作图景,充满自信、意气风发,杭向未来!

供稿:市委组织部(人才办)

制作: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

 

(四)新春纳才第一招!80000+岗位虚席以待,长三角高层次人才云聘会火热开场

 

开放包容、广纳英才是杭州蓬勃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杭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主动作为。

2021年2月18日,由杭州市委人才办、杭州市人力社保局举办的“新春纳才杭向未来”长三角高层次人才云聘会正式启幕,云聘会将持续一个月,全力助推名企名校名院“云端”引才开门红,助力更多高层次人才相聚杭城。

为积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抢抓人才招引的窗口期,杭州于2020年6月13日创新成立了长三角人才云市场,累计开展“云聘会”932场次,推出26个长三角节点城市重要岗位84.5万个,帮助企业引进人才22.7万人,已经成为杭州招才引智的“金名片”。

长三角人才云市场是杭州市委人才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起成立的网络招聘平台,本次“新春纳才杭向未来”云聘会,为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覆盖面最广的网络人才招聘盛会。依托杭州人才网和智联招聘两大招聘主平台,积极协同前程无忧、猎聘、BOSS直聘、丁香人才等头部平台资源,通过空中洽谈、空中宣讲会、云端直播带岗等多种形式云端纳才。此次云聘会面向企业高管、高级职称、硕士及以上高学历等“三高”人才,组织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航天汽车、南京普天通信、网易、海康威视、大华、新华三、恒生电子、吉利、娃哈哈等知名企业、上市公司和浙江大学、西湖大学、国科大杭高院等高端科研院所在内的5000多家用人单位,推出高层次人才岗位80000多个,涵盖数字经济、生物制药、智能制造、金融服务、人力资源、医疗卫生、教育等重点行业,还特别增设了博士后专场、海外高层次人才专场、上市公司、人力资源等专场。以博士后专场为例,共推出博士后岗位600余个。用人单位和岗位还在不断增加中。

杭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毛溪浩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荣盛集团董事长李水荣、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傅强、中国美院党委副书记刘正、西湖大学副校长朱晓芸、春风动力董事长赖国贵上台,共同启动“新春纳才杭向未来”长三角高层次人才云聘会。

云聘会同步联合杭州13个区县(市)和钱塘新区,采用人才新政空中宣讲,同步开展九大场次空中双选会。西湖大学等知名高校和娃哈哈集团、海康威视、吉利控股、大华集团等知名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线上直播带岗,各区县(市)和钱塘新区有关负责人也在线推介当地人才政策和环境,同时开展视频面试,实现政府、企业、人才在招聘平台云上纳才。

同时,在启动仪式上,还隆重推出了“新春纳才”的专题宣传片《来杭州向未来》,通过科技、文化、体育、智造企业、乡村振兴、高技能、海归青年和外籍人才代表展现杭州人才的高光时刻,表达了杭州与人才共同成长、互相成就的美好愿望。

举办长三角高层次人才云聘会,就是要进一步做优做强永不落幕的长三角人才云市场,不断做大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人才基本盘,让优秀人才与优质城市、优势产业深度融合,互相成就,推动提升长三角南翼人才增长极的巨大潜力。杭州正处在高水平打造“数智杭州·宜居天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时期,充满活力、机会无限,欢迎长三角企事业单位云上揽才,欢迎更多高层次人才在这里相聚、探索、逐梦、圆梦。

来杭州,向未来!

来源:人民日报

 

(五)浙江杭州打造外籍青年人才“朋友圈”

 

“我不是新杭州人,我是杭州人!”2019年,于恒顺利拿到了中国绿卡,这对在中国生活了13年的他来说,是一种温暖的身份认可,“我可以以中国人的身份参与社会活动,这里就是我的家”。

于恒是林德集团林德工程亚太区首席财务官,本可以选择在其他国家生活,但因喜欢中国文化,热爱杭州宜居的生活环境、开放的营商环境而扎根杭州,并推动林德集团在杭州设立亚太区工程总部。这也是首家世界500强外企在浙江设立的区域总部。

据统计,杭州连续10年入围“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十强,仅2019年的净流入达50万人,海外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全国城市第一。一批又一批像于恒一样的青年科技人才来到杭州,扎根杭州。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疫情期间,杭州整体项目申报量呈上升态势。”杭州市外国专家局局长傅立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从求人才来杭转变为如今吸引人才主动来杭,这是杭州成功打造全球科技人才‘朋友圈’的表现。”

一个人带动一大片

上世纪90年代,浙江华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还只是富春江边一个不起眼的小作坊,如今却已是富阳创新发展新图景上至关重要的一块“拼图”,其生产的“无敌”牌赛艇是中国赛艇制造领域唯一的中国名牌。

回顾华鹰的创业发展史,绕不开一个人,那就是来自德国的华鹰首席专家克劳斯。

1994年,华鹰创始人、董事长熊樟友带着公司制造的赛艇到国外参展,被德国同行投诉抄袭设计。不服气的熊樟友找到时任展会主席、前国际赛联器材委员会主席、国际造艇大师克劳斯“喊冤”,“我们买不起欧美企业生产的赛艇,自然无法在中国普及赛艇运动”。

熊樟友的一席话触动了克劳斯,他来到中国,在开发战略、产品设计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和整改,为还处于襁褓之中的华鹰带来了转型发展的第一道光,他本人也因此获得了中国政府友谊奖。

“一个人带动一大片”效益在华鹰不断升级,在全球引智计划的吸引下,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波兰的13个国家船舶行业的外籍高端人才来到华鹰,并培养出60多名中国本土游艇设计人才。

来自澳大利亚的游艇专家约翰·查尔斯就是其中一员。“杭州是个非常有魅力的城市,我在这里生活得非常愉快。”在谈到杭州的种种防疫措施时,正在厂房里忙碌的他连连称赞,“Well done”。

“中国是世界上最有希望的地方,我决心在中国长居5年-10年。”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娜漪曾放弃在伦敦政经学院继续深造的机会,选择来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攻读应用经济学专业硕士。毕业后,她在国际人才驿站的帮助下,在下城区自主创办了一家新媒体营销公司,“希望未来能帮助更多的中国企业与世界接轨”。

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杭州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据杭州市外国人才管理部门统计,自2012年起,杭州大力实施“115”引进国外智力计划,累计立项资助引智项目1891项,引进高端专家5000余名,其中,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的有11名。

一个孵化器辐射千万人

“疫情期间,我们研发了用于核酸检测的便携式测试仪。”陈思夫妇从小移民瑞典,有了孩子后又举家从瑞典回到杭州创业。在陈思看来,杭州已经成为青年创新发展的沃土。

陈思的创业团队正是在位于高新区(滨江)的省级优秀众创空间“贝壳社”的帮助下逐步孵化成型。

“我们希望帮助优秀的海归创业人才实现梦想,已成功孵化出百普赛斯、裕策生物等项目。”8年前,姜慧霞创办了医疗健康行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贝壳社”。在她看来,未来的创业者必须具备国际视野,而这正是海归人才的优势。

“每年吸引超过3万名本科以上的年轻人落户。”高新区(滨江)科技局副局长俞凯华告诉记者,“高新区(滨江)拥有市级及以上的孵化器众创空间102家,其中国家级的有27家。形成了以阿里系、浙商系、高校系、海归系‘新四军’为主体的创新创业队伍。”

引来了人,下一步就是留住人。高新区(滨江)人才办党委人才办专职副主任周颖菲以“5050计划”为例向记者介绍了该区人才引进政策。

“5050计划”是2010年浙江省最早推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计划,经历了三次迭代升级。从最初“培育50个国家级人才计划的人才,培育机构贸易总收入超千万的企业50家”,到2016年“培育50家像贝壳社一样的人才众创空间、成立50只人才基金”,到2021年,“5050计划”迎来了3.0版:扩大资助范围,将扶持周期从3-5年扩至7年,在无偿资助的基础上增加政府投资。

“高新区(滨江)人才政策的制定是与时俱进的,我们制定‘三新人才’,即新商业、新经济、新领域,扶持对象不再局限于科技型人才。”周颖菲说。

“杭州尤其鼓励规模较小的企业聘请外籍专家,政府给予资金补贴,让一些受困于资金限制的企业尝到科技创新的甜头。”傅立告诉记者,近年来,杭州持续筑巢引凤,打造青年人才“引力场”,建立了5个国家级、8个省级和37个市级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

一份服务心造就扎根情

在位于江干区钱运国际人才社区正对面的钱江贝赛思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记者看到学校设有黑匣子专业剧院、露天小剧场以及可提供3万余册中英文藏书的图书馆。

这是一所专门面向江干乃至杭州外籍人员子女教育的美国式学校。校长艾伦·威尔金森从事教育工作已有20多年时间,曾受邀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外国专家招待会。他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学生来自美国、法国、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因此,如何平衡各国家长教育理念成了教学的重点,“疫情期间,为让学生理解所生活的地方正在发生的事,提升社区融入感,特地在教育中融入了中国抗疫的故事”。

“区别于国际社区,国际人才社区要以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为他们提供安居乐业的综合配套。”江干区科技局副局长傅怀杰介绍,除学校教育,钱运国际人才社区还在居住、就医、出入境等方面给予外籍人才支持和便利。

距离亚运村500米的萧山国际人才服务中心,也着力在完善国际人才配套服务,建造外籍人员衣食住行全方位覆盖的社区上下足功夫。

“为外籍及海归人士等国际创业人才提供政策咨询、金融投资等一站式集中服务、办理。”萧山科技局局长汪新来表示,“疫情期间,科技人才引进工作从国外转向国内,推进科技人才国内大循环。”

来自巴西的戴妮正是萧山国际人才服务中心的一名外籍青年。3年前,她为了帮助更多来华工作的外籍女性实现职业成功,创办了女性领导力社群SheUp,“我在浙江感受到了政府、社会对外籍人员的尊重和包容,所以我愿意留在这里,也希望让更多的外籍女性在中国、在浙江杭州收获事业、生活等方面的成就。”

“造环境、拓市场、抓平台。”傅立这样概括杭州吸引外籍人员的三大法宝,“未来,杭州将继续把握‘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战略思想的丰富内涵,加快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和人才流动机制,加强创业激励机制,让外国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王姗姗

 

(六)全球创客们注意啦!2021杭州大赛正式启动!
 

3月27日,“创客天下·杭向未来”2021杭州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正式启动,杭州面向全球发出了创客集贤令。

大赛自2015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六届,共征集到20余个国家和地区近6000个项目参赛,164个项目正式在杭注册企业,注册资金11.5亿元,其中不乏迅速发展成长为准独角兽的优秀企业,另外还招引培育了一大批国家、省、市级高层次人才,成效显著。

大赛在吸引海外优秀创新技术成果、人才项目来杭创业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杭州的“双创”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活力。据介绍,今年的大赛更是亮点纷呈:

1、大赛赛制有所升级

2021年大赛将增强“云上大赛”的特色,采用云上宣传、云上征集、云上竞赛、云上对接等“云”模式开展项目交流对接和竞赛遴选。首次创新设立全球探索特别奖,面向全球公开发布我市各行业、各企业及各类科研机构所提出的技术性难题或高端人才需求,并对每个最终胜出的解决方案或个人颁发1-5万元人民币的特别奖奖金,鼓励全球高端人才项目来杭创新创业。

2、海外合作更加深入

通过和美国500加速器、澳洲飞仕伯乐、以色列创新国度等海内外知名孵化器的在华机构的合作,尝试实现海外优质创新创业项目的“带土移植”。同时面向合作单位开放大赛参赛项目库,鼓励合作机构促成15-20个以上参赛项目在杭落地。

3、行业资源深度拓展

2021大赛将继续从研发支持、技术转化、市场渠道等多维度为参赛项目提供精准的行业资源,在与吉利集团、贝达药业、浙江建工集团、中国银行等已有的合作单位外,新邀请到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杭州)有限公司、浙江省股权投资行业协会、安永(浙江)会计师事务所等我市重要企业、机构成为新的大赛合作伙伴,为相应产业领域的项目提供更多行业资源和专业服务。

4、对接渠道更为畅通

为了进一步切实发挥大赛资源和信息交流平台作用,大赛将以市区两级联动的“1+X”高频节奏,从4月起持续开展云上项目路演、项目视频会、资本交流会,为我市各区与参赛项目搭建实时对接的沟通桥梁。

5、配套资助政策优渥

获得大赛一、二、三等奖以及进入决赛、复赛阶段的优秀项目,于大赛结束一年内来杭落地、实施转化的,可不再经评审分别获得500万、300万、200万、100万、20-100万人民币的市级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在杭创业创新项目资助。

报名时间:

报名截止时间2021年6月30日

报名方式:

本次大赛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创客们可以登录“杭州海外人才网”注册,填写报名资料并上传项目介绍PPT或其他相关资料。

网址:hzzjlx.hzrs.hangzhou.gov.cn

电话:+86-571-88381596、88389576、88389976

E-mail:iechz@vip.163.com

来源:创客天下赢在杭州

 

(七)2021杭州大学生创新创业日:面向全球发布16万个实习岗

 

开幕式现场主办方供图

中新网杭州6月13日电(黄龄亿)13日,由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潮玩潮创IN杭州”2021杭州大学生创新创业日在杭州启幕。现场,“万朵浪花”杭州大学生实习计划启动,2847家名企名院名所面向全球大学生发布了16万个实习实训岗位,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

近年,杭州坚持把大学生创新创业作为未来工程、人才工程扎实推进。本次活动的召开,旨在吸引全球大学生来杭州创新创业、成就梦想、展现青春芳华。

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忻表示,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创新活力之城、生态文明之都,鲜明独特的城市禀赋让杭州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乐土、施展才华的舞台、安居乐业的家园。

据统计,2021年前5个月,杭州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230456人,已超过2019年全年引进数,较去年同期高基数仍大幅上涨39.7%,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大学生增幅达49.9%。2019年至今,杭州累计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87.8万人。

“立足杭州、服务杭州、发展杭州是浙江大学的职责所在,也是大学进步的源泉所在。”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表示,近年,浙江大学与杭州抓好新时代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落地落实,共同推进浙江大学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和杭州区域创新创业体系的全面对接、创新事业和经济产业的同频共振、高等教育和城市品质的整体提升,名城名校合作相得益彰。

当日,“万朵浪花”杭州大学生实习计划启动。阿里巴巴、网易、海康等杭州名企名院名所推出实习实训岗位16万个。

现场还为杭州市首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颁发聘书,并为杭州创业未来之星授奖。12名杭州创业未来之星代表中有海外名校的毕业生,也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创业者。

此外,现场发布了团中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五部委和浙江省政府联合主办的“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专项赛)落户杭州的消息;推出“杭帮彩”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品牌,发布杭州人才码“青荷2021”,聚焦大学生来杭最需要的服务,整合形成大学生来杭大礼包,助力青年人才更快融入杭州。(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八)建德:引揽八方英才遇“建”美好未来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浙江建德,从一个一度偏安的浙西小城,如今向“公铁水航”内外连通的浙西综合交通枢纽迈进,今日之建德,在加快新崛起的路上砥砺前行。

正因如此,建德更加“重才、爱才、惜才”。近年来,建德紧扣省委“人才强省、创新强省”决策部署,加快融入杭州“人才生态圈”,只争朝夕抢机遇、引项目、聚人才,积极推进重大人才平台建设和项目引进,并坚持走人才“个性化发展之路”。

2020年,全市累计引育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14名,院士领衔项目3个,新认定高层次人才597名,落地高层次人才项目18个,华奕无人机团队入选省领军型创业团队。新入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才1名,新入选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名,1名外籍专家获“钱江友谊使者”称号,5名本地人才获国家级荣誉。

引聚携技术、项目、资金的优质人才团队,打造人才“蓄水池”,建德正擘画人才强市蓝图!

市镇联动引育特色人才

“高精尖”“青创客”纷至沓来

一头是正在腾飞的通航产业,另一头是广袤乡村所带来的特色农业,与此同时,建德向来引以为傲的传统实业,也在以“数”为核、以“智”为先,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组合拳”出击,新安江畔产业百花竞放,也促使建德市镇联动,各类特色人才纷至沓来。

“环境好、专业契合、政策到位是基本条件。”去年,德翼高科带着航天复合材料研发制造项目,正式落地建德航空小镇,公司相关负责人直言,选择建德,更重要的是看到了政府部门对通航制造的求贤若渴。

人才所带来的技术、资源、资金等一系列宝贵财富的快速引流,给建德的未来带来无限可能。目前,航空小镇对接合作院士、国家级领军人才10名,引进航空项目高层次人才30余名将建德通航产业的发展带入新高度。

不仅仅是通航产业,借项目引才,建德围绕产业链布局项目链,打通人才链打造创新链,打好招商牌、乡情牌、服务牌。在建德市委人才办的牵头下,商务、科技、人社等多部门联动,先后百余次赴北京、上海、苏州、南京、重庆等地招引人才项目,逐步实现了项目带动人才、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领航发展的良好生态循环。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有机合成专业博士金富强,在建德生物化工产业上开疆辟土;沙特阿卜杜拉国家科技大学毕业生潘建,成为建德市环保科技创新创业中心副主任;杭州“土著”沈卫立,在建德航头镇钻研出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高精尖”人才纷至沓来,成为新建德人。

与此同时,建德广袤的土地给予“青创客”“农创客”无限灵感,成为乡村振兴的一支生力军。

“有了他们,我们家一亩地每年能多挣3000块钱!”这是建德市大同镇村民徐孝福对回乡“农创客”最直观的认识。近年以来,建德市大同镇依托万亩生态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吸引了150余名青年人返乡创业。

类似的“青创客”,在建德乡镇遍地开花。截至目前,全市返乡创业青年达1200余人,成熟的农创客团队200余个,年产值超2亿元,青年农创人才已成为加速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吸引这些年轻人回乡的,除了梦想,还有政策的支持与保障。近年来,建德大力实施青年人才“引凤还巢”工程,推出青年人才返乡创业意见30条,农业产业优势明显的乡镇还出台更大的优惠政策。硬件配套同步跟上,大同镇等4家农创客中心,为农创人才孵化、培育、集聚提供便利场所。

多点发力搭建服务平台

“筑巢引凤”加快产业转优提质

精准发力,不仅包括引流冲在产业前沿的特色人才,更重要的是做好其背后的服务工作。在建德,“政府服务也是生产力”早成共识,并由此不遗余力多维度搭建平台,让企业和人才走得更近,有更多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早在2017年,建德市委主要领导挂帅,将华明集团、超细粉末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请到建德,打造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对于我们来说,是打通技术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对于建德来说,传统的碳酸钙产业有了更核心的技术和更长远的发展空间。”超细粉末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授龚彬说。

有了龚彬等专家团队的“加持”,建德碳酸钙企业能享受到“家门口”的培训,目前,已有11家企业与超细粉末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浙江分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利润翻倍。

人才和技术所带来的“井喷式”经济效应,让建德信心满满,围绕产业实际需求多点发力,筑巢引凤。

推动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形成良好互动与合作,在创新创业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去年8月,新安硅谷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这是由建德市高铁新区管委会、浙江新安化工集团与杭州师范大学三方共建的校级科研机构,重点围绕有机硅及其相关领域开展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将实现在“精尖高”终端领域的突破。

采用飞地经济的服务策略,拓宽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使用的渠道。去年10月,建德首个集“孵化、创业、投融资”为一体的在杭科技飞地孵化园——“建德智立方”开园,采用产业链招商模式,广泛集聚以AI人工智能、高端制造为代表的智慧产业。紧随其后,建德已把目标对准上海,启动上海飞地孵化器建设,着力实现“人才汇聚在沪杭、技术转化在建德”。

近悦远来,还有更多的特色平台在构建、运行。杭州首个万洋科技众创城落地建德,浙江省通用航空运行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在建德航空小镇揭牌,“建德市山里红家庭农场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站,浙江大学、浙江科技学院建德技术转移中心成立……创新机构、创新团队正在加快集聚,使创新大平台真正成为科技和人才要素的汇流地、引力场。

多措并举优化人才生态

全球目光汇聚建德

政府搭平台,不仅是一个个的研究院、实验室,更有瞄准各层次人才的赛会,将全球目光汇聚建德。

去年11月,首届中国•建德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通航专场赛,迎来了拥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海内外高校背景的12家创始人团队,他们带来了通用航空、智能制造领域的多个前沿创业项目,精准对接建德产业发展需求。

“以赛促创,以赛促发展。”建德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以赛会为载体,是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挖掘高端人才增量,激发科技创新动能,吸引杰出英才汇聚建德。

如今在建德,既有长三角远程医疗网络建设高峰论坛这样引聚高端人才的专业研讨大会,也有建德学子家乡行、“家燕启航·难忘乡情”之类深入年轻人需求的主题论坛活动。据统计,去年以来,这些赛会就吸引了30余名院士、300余名行业专家走进建德。

平台搭好了,人才来了,如何留得住?建德这座城市的吸引力究竟在哪里?建德的答案是,留人重在“留心”,打好服务“暖心牌”,才能把人“留下来”。

清华大学教授徐建鸿是2018年度“科学中国人”杰出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主要从事微化工过程和多相微流控技术方面的研究。如今,他与建德化工企业合作,用自身所学解决企业技术难题。

“化工企业这么多,我为什么选择离北京这么远的建德?”徐建鸿告诉笔者,不仅仅是因为自己是建德人,更因为建德市委市政府对技术和人才的关切。“每次回到建德,都有人来问我,是否有难题需要协调解决,是否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建德市环保科技创新创业中心副主任潘建。籍贯温州的他,把妻子、孩子以及岳父母都带到了建德,做出这样的决定,除了工作的需要,更多的是看到建德这座城市的前景,也看到了建德对人才招引的决心:“杭黄高铁开通了,去哪儿都方便;父母、自己和孩子都可以享受不断完善的人才政策……”

回望这些年,建德始终在抢抓机遇向“高精尖”求突破,对科创、人才投入力度都越来越大,出台了许多从未有过的人才补贴政策。此次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就推出了最高资助“双600万”的激励政策;更早前的疫情期间,还推出深化人才服务“暖心七条”,兑现各类人才政策资金5000余万元。

正是这些用心的服务,潘建、金富强、姜路军……这一个个自带光环的名字,成为了建德人才形象代言人,向更多人诉说他们与建德的创业故事。

建德人求贤若渴的心态从未止息,把目光投向新安江畔、创业创新的脚步也从未停歇,众人携手,同行在加快建德新崛起的路上。

作者:董明锋

 

(九)重磅!上城出台人才新政“黄金二十条”,人才工作品牌全新亮相!

 

金靴踏浪,江河汇才。刚刚组建满百天,7月29日,上城区召开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会上审议通过了《关于打造一流人才生态城区的实施意见》,开启了区域优化调整后上城人才工作新篇章。

其中,人才新政“黄金二十条”将通过实施“金靴计划”,大力建设人才集聚高地;通过提升平台能级,推进产才深度融合;通过强化企业引才、赛会引才、多元荐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通过优化人才精准服务,打造人才最优发展生态。

为了向全省、全国乃至全球亮出上城的人才品牌特色,上城区委人才办根据新区定位和优势,重塑了人才工作品牌。

“我们选取七巧板这一宋代拼图玩具作为logo造型,用五种颜色拼成‘上’字图形,既代表拥抱五大洲的国际胸怀,也展示了‘一区四中心’的发展定位;图形倒转之后,又出现‘才’字图样,寓意‘才到上城’的好兆头。”上城区委人才办主要负责人介绍。

来源:区委组织部(人才办)

上一篇:温情九月 感念师恩丨汕头游艇协会举办教师节音乐沙龙
下一篇: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肺部健康的新卫士——费道素

首页   |   

Copyright © http://www.yhkmac.com 粤港澳头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