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亮丁宏伟/文
人参产业的春天开始了,人参入食,关于人参各项质量标准的制定完善,增长方式转变,吉林省人参产业已经转入质量发展轨道,这种质量不仅狭义上的产品质量,更是产业发展方式,要速度,更要质量,我们已经进入一个质量为王时代。推动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当下人参产业的主要方向,而推动力来自于市场的充分竞争,来自于农民、工厂、政府、消费者,这种推动力不是外在的,是内在的,是市场长期发展的自然选择,这种推动力广布于江湖村庄、现代厂房、机关单位、药房食堂。记者走进田间地头,迈进车间实验室,采访相关负责人,带您一起感受质量带来的力量,并随着这些力量一起向上。
3月15日,集安,早晨略寒,中午的太阳就有些暖意了。较之东北其它地方,集安的春天来得更早一些。春天就是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发。作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单位,集安,这座城市身负重任,既承担着探索道路任务,又有示范意义。一根扁担两头挑,找好恰当位置,才能把担子挑好,把路走稳。质量工作是基础工作,也是最为重要的工作,在集安,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谈,一派繁忙景象,为了质量忙,为了更好地发展忙,这个城市,这些人忙得不亦乐乎,就像记者在集安市七中偶见墙上校训一角,乐在其中。
严把质量安全关最好人参在集安
吉林省集安市,人参历史悠久,据资料显示,集安人参栽培历史已有近500年,“百草之王”,位居“东北三宝”之首。
作为中国人参之乡、全国边条参唯一产区、世界最优质人参产区,全市财政收入的31.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参产业。 在一定程度上说,集安可以算得上“人参之城”。
为切实提升人参质量,近年来,集安市积极开展品种选育、测土栽参、技能培训、生产监管工作。“康美1号”等4个人参新品种先后通过审定。在全省率先开展了人参种植职业技能培训,探索持证种参制度,已培训参农5000多人。控制园参规模,大力支持发展林下参和非林地栽参,通过加强生产技术服务和人参质量监管,提升人参品质,确保质量安全。严格按照长白山人参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标准进行生产。目前,集安市林地人参缩减至0.7万亩,非林地人参发展到1.6万亩,林下参发展到15万亩,标准化率达到70%以上。实行测土栽参,从源头保证人参质量安全。建设长白山品牌原料基地2100亩。推广人参规范化栽培技术,按照人参GAP技术规范种植的基地面积达到1万多亩,占总面积的40%。
集安市作为全国唯一的人参标准化生产示范市,充分发挥人参研究所及益盛药业、康美新开河等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在全国率先破解了非林地栽参技术难题,实现了人参种植由林地向农田、由粗放式向标准化的转变,既节约了林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保证了人参原料的安全、优质。
“质量才是人参产业发展的根本,自2017年,集安市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创建单位以来,提质增效工作是重中之重。”集安市人参特产业发展中心逄主任告诉记者。目前,集安市已制定修编8项人参国标、行标,取得41项专利,选育4个人参新品种,开发人参医药、保健品、食品、化妆品4大系列600余个深加工产品,人参根、茎、叶、花、果全部开发出国药准字号产品。
逄主任履新刚刚四天,在逄主任办公室,各类文件报告分门别类,摆在案头,接打电话、分拨文件、短短十几分钟的采访,给记者最大的感受是,他很忙。
质量路上公司忙换得市场喜洋洋
公司作为市场主体,是冲在第一线的,上接农户,下连消费者,中间对着经销商,是供产销链条中的关键环节,公司产品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人参产业的发展前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益盛药业自2006年开始进行非林地人参种植工作,通过率先建立了以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为标准,以机械化、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的方式,在国内首开“非林地人参种植”的先河。目前已发展人参种植基地12个,种植面积累计达到万亩以上。
据益盛药业相关负责人介绍,益盛汉参种植基地成为国内第一家获得GAP认证的非林地种植基地,同时,也是国内第一家获得非林地人参有机种植认证的基地;是吉林省“长白山人参”品牌原料生产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
公司设有检测室,拥有原子吸收仪、气相、液相色谱仪、气质联用色谱分析仪等一系列高级检测分析仪器,采用最科学的检验手段对产品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对基地环境包括土壤、水、空气等进行全程监测。
公司有年产万吨的有机肥厂。在选地及人参种植过程中都进行土壤检测,首先选择土壤农残、农残重金属均不超标的宜参地,根据养分检测结果进行调整有机肥配方进行土壤改良。每年春秋两季进行土壤检测,根据人参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及土壤状况,进行生物有机菌肥的补给,保证人参的生长需求。
公司种植的人参,经过国家权威机构连续检测,其有效成分含量远远高于国家标准;农残和重金属含量远远低于国际标准。目前,公司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
康美新开河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拥有30多年人参栽培历史,公司种植基地是省级良种繁育和“长白山人参”品牌原料基地,通过“GAP”“道地药材认证”。公司拥有“新开河1号”“新开河2号”两个通过审定的人参品种,集安新开河边条人参栽培技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炮制技艺(人参炮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开河人参的“两倒制”和“顺山倒制”栽培技艺闻名遐迩,新开河人参品质冠绝天下。“双起脊型遮光棚”搭建技术获得国家专利,专利名称:一种遮光棚的搭建方法专利号:ZL 2011 1 0166180.7。
公司以吉林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特产所等科研单位为技术依托,建立了省级专家—市、乡级技术人员—公司技术骨干的人参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推广模式,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按照GAP标准进行人参基地建设,从人参种植源头的土壤、灌溉用水、种苗、有机肥和原料等方面为农户提供全程检测服务;为农户提供资金、种源、培训、技术、原料收购等综合服务。通过采取保护价收购,系列化服务,与农户结成了稳定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带动周边农民走上致富道路。
公司人参新品种“新开河1号”“新开河2号”已通过品种审定,这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集安人参研究所与公司共同合作,历经31年系统选育而成的人参新品种,此举推进了我省人参新品种的繁育、推广工作,快速实现了科研成果转化,从源头改善了人参品种质量,实现了人参良种繁育的规范化、产业化示范及推广,为保证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白山传奇董事长王忠平认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公司建立了有效的质量体系,并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以保证公司不断满足顾客的需求。公司建立和完善生产环境、生产设备、原材料、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产品质量的环境条件、生产条件、检验条件,具有与确保产品质量合格相适应的原料处理、加工、贮存等设施。
百济堂参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邹军介绍说,公司是经国家药监总局验收通过的“GMP”认证药品生产企业。公司本着“百事质为先,济世人为主”的经营理念,以“保证药品质量、保证用药安全”为目标,为广大顾客提供质量可靠的产品服务。完善的管理、销售模式为百济堂赢得了吉林省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称号。
百济堂参业依托人参原产地优势,传承古代人参种植文化,打造以“森林功夫”为理念的特色红参、西洋参产品,所产人参具有“低农残、无添加”的独特品质,产品功效自然纯净。 2015年,百济堂红参系列产品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称号,2016年被评为“吉林省名牌产品”,2017年12月, 百济堂产品被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总局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peop认证),百济堂园参种植基地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原产地保护基地”。
标准化种植富农兴业参农未来亮堂堂
“质量是人参产业发展的动力保障,只有加大人参质量的监管力度,才能使人参产业更具活力。”集安市人参特产业发展中心逄主任说。随着市场的发展,人参产业已不适应参农分散经营模式,只有通过建立协会和专业生产合作社,把分散的种参农户组织起来,统一生产标准、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销售,不仅能实现规模化生产,而且能提高了人参品质,增加种植效益。
几年来,集安市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提高了人参种植的组织化程度。
集安市泰盛参业有限公司人参种植基地负责人朱贵林说,基地共有人参种植面积1100亩,土地都是附近榆林镇向阳村村民的。2018年,公司承包村民的非林地,“采取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的方式种植人参。
参农钱日才就是受益者之一,2018年,他的人参比其他人就贵了8到10元。
标准保驾质量护航长白山人参质量为王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参茸办公室主任孙振天告诉记者,吉林省委、省政府对人参产业发展高度重视,特别是在提升人参产品质量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推进人参产业提质增效。
近年来,累计建立人参标准化生产基地150余个,每年定期开展土壤和产品检测,基地实施动态管理,对不合格的取消基地资格,从源头保障产品质量;颁布实施了1项国际人参标准、15项国家人参标准和12项省级地方人参系列标准;筛选并登记人参专用农药29种,实现了人参生产用药的合法化;每年在人参主产区举办人参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班,免费培训人参种植人员;组织成立了集技术、信息、生产资料、示范推广、产需对接等服务于一体的长白山人参种植联盟,建立了成员生产基础档案,规范投入品使用管理,做到产品来源清晰,数据信息全面准确,目前已吸纳联盟成员7000多人,涵盖东北三省约70%的种植户,为下一步全面实现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可追溯奠定基础。
吉林省大力开展长白山人参品牌宣传推介活动,品牌认知度直线上升。“长白山人参”品牌价值190.48亿元。企业加入品牌积极性提高,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生产企业达到44户,品牌产品152种,年转化原料人参5000多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