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中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5.5%

云集多地风味 澳门上演美食嘉年华

巴黎国际艺术城委员会主席顾山会见中国艺术家一行

“七七事变”88周年 香港青年代表吁传承抗战精神、铸牢爱国信念

天地幻彩——岭南书画名家邀请展 广州开幕

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文艺晚会获白玉兰奖

传承岭南画派根脉 共话创新岭南智慧

发布时间:   来源: 中美邮报

“天地幻彩”——岭南书画名家邀请展,近日,在广州高剑父纪念馆开幕。本次展览不仅是名家精品的璀璨荟萃, 更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对话。参展艺术家们“艺学同参”,学术研究与创作实践并重,在同步举行的“当代岭南书画创作研讨会”上,许多艺术家、学者们围绕岭南书画艺术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展开了深入探讨。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执行主席、岭南书法院院长郑荣明主持研讨会。

研讨会上,多元共融与薪火相传。吴又华(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在当代岭南书画创作领域,艺术工作者应秉持深耕态度。既要深入研习传统书画技艺与学术精髓,扎实继承岭南艺术的文化基因,又要勇于探索创新,将所学所思融入创作实践,在传承中实现艺术的延续与发展,推动岭南书画艺术焕发新的生机。

钟 东(中山大学教授):在书画专业领域,艺术创作应遵循“原道”思想,从天地自然中汲取“道”的精髓,构建艺术根基。以高剑父为例,强调传统“礼”文化在书法艺术传承中的重要性。学养层面,偏重情感积累,书法创作需长期涵养情感与审美。学理方面,借鉴朱熹诗文中的哲理思维,提炼艺术规律,将学理融入书法创作与理论研究,实现传承与创新的统一。

方孝坤(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展览选址高剑父纪念馆,为书法作品赋予深厚文化底蕴,提升了展览格调;书法国画联展的形式,丰富了展览层次。从书家作品书写内容、用品及形式的变化,可见其进步,坚持创作必有收获。评价书法作品不应局限于技法、字形,更应关注其精神内涵与心灵触动。书法不仅是书写技艺,更是文化传承与自我修养的载体,承载爱国情怀与文化自信,其深层内涵值得深入探究。

靳继君(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授):参加开幕式既重逢老友,又印证“人书俱老”;协会齐心协力,贡献力量,全力推动书法发展。在书法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通过书写实践让学生敬畏传统文化,实现隐性与显性教育结合。同时,书法展览主题应贴近生活,与天地之道呼应,增强艺术感染力与共鸣性。

黎向群(书法评论家):退休三年间,出于对书法传承的深切情怀,为华南师大几位老师策划书法展览。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其发展既依托深厚的历史脉络,也离不开师者的教导传承。协会不应仅着眼于发展与评论,更应重视传承工作,做好书法艺术的代际传递,守护书法文化根脉。荣明兄在专访中“把学生摆在前面”的言论,彰显师者担当。教育者在书法传承进程中,对培养新人、延续文脉起着关键引领作用。

王志敏(佛山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从书法专业视角来看,书法传承与发展至关重要。荣明兄举办的师生展览颇具成效,其教学成果显著,建议多分享教学经验,以推动书法人才培养,当下基于国展的书法传承模式令人担忧。以岭南画派“折衷中西”的宗旨为鉴,书法虽植根中国,但作为人类共有的艺术形式,也应思考如何实现中西艺术的融合与创新。唯有积极探索书法艺术未来发展方向,在传承中创新,才能避免优良传统的流失,让书法艺术持续焕发活力。

陈晓玲(俄罗斯中国友谊中心执行主席):在中俄文化年背景下,中俄文化交流迎来重要契机,俄罗斯对中国文化、中国书法兴趣浓厚,不少学生学习中文与书法。计划年底举办中俄文化艺术展览,将俄罗斯名家作品引入中国,同时应俄方需求展示中国书画供学生研习。期望与广东各协会合作,推广中国文化、书法及岭南书画,促进文化融合。作为俄罗斯中国友谊中心负责人,诚邀书法名家、专家赴莫斯科共襄盛举。

陈伟清(韶关市博物馆馆长):此次从粤北赴会,旨在向业界同仁学习并共叙艺缘。中国书法需深植传统文化土壤,以人文养分滋养艺术生命力。当代书画创作秉持“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创作理念,协会同仁践行理论与创作结合的治学路径,以传统文化修为夯实书法艺术根基,在笔墨实践中彰显人文精神。

潘英伟(广东音像出版社社长):从“岭南风度”到“天地幻彩”展览是守正创新的典型。展览成果风格多样、品质高端,参加此次书法展览受益匪浅,活动体现了对岭南文化的担当与弘扬。

郑明瑾(东莞市书法专业教师):造访高剑父纪念馆,深悟岭南画派“包容创新、传承立峰”之髓。其以留学视野革新技法,印证书艺当破地域藩篱。岭南因沿海特质纳百川,孕育康梁等先哲,此精神于书坛亦然。协会“学艺同参”理念,写字同时多读书悟人生,正是“书外求书”,我们应以这精神拓宽书法眼界。

张峰(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我与协会相伴十载,随郑老师等前辈研习书艺十一载,十年间活动未曾缺席。观师者笔墨、听灼见发言,方悟“师言一句胜读十年书”,书艺成长皆赖协会滋养。今谈传承,书法千年文脉赖师徒相承,师者托举后学,我们也必用心培育后学。在书画创作上,作为年轻创作者应从碑帖融合、材料技法创新和地域文化挖掘三方面探索,让书法路子越走越宽。

林泽凯(汕尾市职业技术学院书法教师):当下书法海外传播、传承缺统一标准,教学多凭经验;自媒体时代可借直播学术研讨扩大影响。中青年书者需突破面貌模糊问题,既要从碑帖中形成个人风格,更要承接前辈高度,推动老中青三代技艺传承,让书法在当代焕发新活力。

丘仕坤(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今有两“久违”之感:距上次参会已六年,展览重逢甚喜。观活动有三“对话”深意:研讨会是古今传承对话,老中青齐聚,促成代际交流。故提三议:一要理念创新,通过书画跨界、“走出去请进来”实现强强联合;二需深植学养,以传统风骨与格局筑牢根基;三求扩大影响,用艺术成果提升大众审美幸福。愿协会以领头人匠心为炬,成书法理论与创作的生命共同体,再攀高峰。

王世国(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主席):此次“天地幻彩”岭南书画名家邀请展定址高剑父纪念馆,研讨会选在春睡画院旧址模拟建筑召开,皆因两地对岭南画派有特殊的历史意义。本次展览践行“兼容并包、学艺同参、守正创新”宗旨,邀请的书画名家,既有广东高校和书画专业组织机构的专家、教授、核心成员等,也有来自来自广东祗园美术馆的职业画家,以及佛教界的著名画僧。本次活动获得高剑父纪念馆与广东省瑞祥慈善基金会鼎力支持,既展现了岭南书画多元生态,亦为书家与画家、民间及宗教艺术交流搭建了平台,推动了岭南书画艺术的发展。

刘小毅(广东省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主任):今日参会甚喜,既与老友重逢,亦结识新友。深觉省书法家评论协在活动组织、理论研究、创作实践上成果丰硕,“活动多、理论丰、创作精”的特质彰显专业高度。其实,书画大家皆在继承传统中突破自我——书法艺术亦然,需从碑帖技法中汲取根基,再以个人体悟转化创新,让笔墨既有历史脉络又具当代风貌。希望书家们既能承接传统精髓,又敢开拓艺术新境,在传承中成就独特艺术面貌。

郑荣明(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执行主席):今日研讨会既肯定成果亦反思不足:书家创作尚有提升空间,需戒骄戒躁务实精进。研讨会共识目标宏大——以书法艺术推动广东文化发展,借笔墨传承增强大众文化自信,助力民族文化自尊提升,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合力,终使岭南书风跻身全国顶尖行列。盼以“岭南风度”为品牌核心,书家既深耕传统技法,又开拓时代风貌,让广东书法真正以筋骨与气象屹立全国书坛。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本次展览呈现出的多元风格与创新实践,反映了岭南书画艺术在新时代的蓬勃生机。此外,如何通过展览、学术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岭南书画艺术的影响力,展望未来,岭南书画名家将继续砥砺前行,正以独具风骨的艺术实践,为中华文化传承创新注入岭南智慧,为繁荣艺术事业而不懈奋斗。

供稿:广东省瑞祥慈善基金会

上一篇:上半年中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5.5%
下一篇:巴黎国际艺术城委员会主席顾山会见中国艺术家一行

首页   |   

Copyright © http://www.yhkmac.com 粤港澳头条 版权所有